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徐州健身器材与德国北威州的生态示范区项目于年初在德国总理府正式签署。徐州市外办主任龚维芳说,中德合作空间的打开,标志着徐州这个资源日益枯竭的城市,在生态修复、产业升级等方面进入了新阶段,昔日因采煤塌陷而形成的“地球伤疤”正在变身“绿色引擎”。
资料显示,徐州的采煤历史最早始于明代,其间采用现代手段进行开采的历史至今也有127年。长期的开采,造成了徐州32万亩的塌陷地,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灾害。在九里区庞庄办事处的拾东村记者看到,曾有1000多户村民的村庄现在空无一人,民房开裂、水域污染、粮田废弃,周围土地沼泽化、盐碱化严重。九里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经峰告诉记者,在九里区像拾东村这样实施整体搬迁的村已达9个。
九里区委书记陈新生说,仅在九里区,因煤矿开采导致的土地塌陷而形成的失地农民就达4万多人。这些人的生活保障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由于采煤塌陷区搬迁的标准明显偏低,失地农民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给基层稳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目前,涉矿信访已成为当地主要的信访问题。
为解决土地塌陷对耕地的破坏,减少土地流失,徐州市实施了城北造地工程,该项目是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立项的矿区重点土地复垦项目。截至2009年底,城北造地工程已完成投资16305万元,新增耕地17373亩。该工程的实施,恢复了部分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塌陷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城北造地工程实施过程中,徐州市逐渐认识到,通过单纯的土地复垦,无法全面解决采煤塌陷地给老工矿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将塌陷区纳入全市的总体规模,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2006年,九里区根据徐州市的总体部署,启动了生态修复和利用工程。他们委托清华大学进行了总体规划。按照这一规划,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涉及面积为31.2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九里区范围内的采煤塌陷地,空间规划架构为“一湖(九里湖)两轴(生态轴和发展轴)八片区(水景湿地景观区、生态恢复区、运动休闲区、生态度假居住区、防护隔离区、工业景观示范区、复垦农业观光区、工业生产区)”。 2007年10月1日,面积800亩的一期工程完工,放眼望去,一片开阔澄澈的水域波光潋滟,亭台廊榭依水为伴,五彩花木相映其间。原先居住在污水塘边的当地1万多居民如今感受到的是碧波荡漾和鸟语花香。村民住房都成了“湖景房”。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南湖、西湖工程建成后,已接待了大批国内外参观者,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来九里湖视察后,高兴地说:“中国对生态环境建设是高度重视的!” 2008年初,徐州启动了塌陷地改造二期工程,用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将原先零散的废弃耕地和40多个鱼塘变成了1700亩的生态区域。优美的环境已经吸引了不少开发商进驻到这个区域。 位于贾汪城区南部的南湖生态园,原是一处总面积达2900亩的韩桥煤矿深度塌陷地,随着570多万元资金的投入和3年多挖湖抬田、桥涵配套、养殖种植等高水平建设,打造出了一个集生产、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新增耕地1510亩,林地210亩、蓄水库面积1050亩,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100%。 在实施塌陷地改造过程中,徐州各地结合实际,对积水较浅的采煤塌陷地及部分塌陷沼泽地,以优先发展农业为重点,削高补低、修复整平,并改善水利条件,复垦治理恢复耕种,让农民种粮、种菜增加收入。贾汪区采煤塌陷地商湖复垦工程实施后,已经新增了7486亩“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高质量耕地。目前,徐州市共恢复耕地4.7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近4000万公斤。另有一批1.1万多亩采煤塌陷地条件成熟,已经开始实施复垦,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预计可新增耕地8887亩。 在九里区桃园街道陈庄村有2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150栋双孢菇立体种植温室依次排开。九里区区长刘汉英说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片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复垦,陈庄村百余户村民在这里种起双孢菇,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带来500万元以上的收入。
在徐州采访,许多干部谈起塌陷区治理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必须彻底摒弃塌陷地是包袱、负担的落后观念,要根据具体情况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居则居。在治理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耕地复垦,还要做好土地置换的文章,放大土地的价值,这样就会变包袱为财富。
徐州市外办主任龚维芳说,徐州市在治理采煤塌陷区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任重道远,目前仍有80%的塌陷地尚未得到治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随着中德共建徐州生态区合作项目的签订,可以更充分地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徐州生态环境的修复乃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将跃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